如何快速有效的建立可信任的咨访关系?
咨询初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关系。咨访关系像是咨询工作的地基,隐藏在工具和技术之下,却有力地支撑着地面上的建筑。
那么对于生涯咨询而言,咨访之间到底要建立什么关系呢?生涯咨询师要和来访者建立的关系,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消费者和服务商的商务关系,而是有利于开展助人工作的咨访关系,这种关系最为贴切的表达就是“建立工作同盟”。
工作同盟关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建立相互认可的目标
在初始面谈阶段,咨询师通过倾听了解来访者的困惑,和来访者一起确定咨询目标。咨询目标需要共同商定,要保证既是来访者希望达到的,又是咨询师可以提供支持的。
找到支持工作同盟的任务
咨询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工具和任务来推动咨询进程。咨询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来访者后续的咨询方案,来访者会从个人角度评估是否可行(如可行性、复杂度、时间周期、费用等因素),并选择是否接受咨询师的帮助。
建立关系上的联结
生涯咨询师在初期通过建立关系使得来访者开始逐渐产生信任感,以便更开放地表达真实的想法。生涯咨询师建立关系的常用方法既包括初次见面的寒暄、适时而准确的共情等,也包括见面之前的市场形象打造、网站上咨询师的资质介绍、咨询室的布置、接待人员的规范等诸多细节。
生涯咨询中的咨访互动,一般情况下是来访者遇到了相关困扰后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师或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更重,老师或家长会更主动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并驱动问题的解决,所以实务中会经常出现被动咨询的情况。
比如父母帮孩子约生涯咨询:“请您给我家孩子规划规划。”
学生走进咨询室,开口的第一句话是:“辅导员 /班主任让我来找你。”
上述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被动咨询情境,也就是来访者本人并非主动求助,而是被要求的。那么,咨询师是否要接这样的个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从咨访关系说起。咨访关系是“工作同盟”,而工作同盟成立的基本前提是来访者本人有困扰或者需求,希望得到帮助。
在给企业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的项目中,有咨询师接到了一个被动咨询个案,是和来访者关系好的同事帮她报的名。咨询师问来访者为什么不自己来,她说:“我也想申请咨询,但怕被领导和其他同事知道,感觉不大好,就有些犹豫。”
这种有真实需求的来访者因各种顾虑或恐惧而不主动求助的情况,在实务中也很常见。
只要被动咨询的来访者有真实困扰,那么工作同盟就可以建立,只是给被动咨询的来访者工作时,咨询师要特别注意咨访关系的微妙。举例而言,父母和孩子意见不合,帮孩子预约了一个生涯咨询师,然后孩子得知了这个消息……我们不妨共情一下,在孩子心中很容易觉得这个咨询师“是和父母一伙的”。这种感受在“辅导员让我来找你”的学生心中,也会容易产生“咨询师是老师请来的‘说客’”这样的感受。
因此,咨询师需要特别注意,在咨访关系建立的初期澄清保密及保密例外原则、确认来访者的真实困惑和需求,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是真心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当父母或老师要求咨询师做说服工作的时候,咨询师要明确表达父母或老师的建议可以作为一种选择和来访者探讨,但生涯咨询工作要以来访者为中心。
近些年网络远程咨询渐成趋势,这也给咨访关系带来了新的议题。
网络咨询的双方省去了往返咨询室的奔波劳顿及时间成本,更加方便。来访者在网络咨询中会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环境,比如家里、寝室等,来访者会更容易放松。远程交流也降低了来访者的羞怯和尴尬,带来了一种“不在现实中见面”的安全感,没有与咨询师面对面的心理压力,反而促进了来访者的真实表达。很多生涯咨询师发现,网络远程咨询中咨访关系更容易建立,尤其是“90 后”和“00后”的来访者,对于网络远程交流非常适应。
网络咨询的常用形式主要是语音和视频,很少使用文字交流(邮件等)。当咨访双方确认使用远程咨询时,咨询师在开始前需要提醒来访者:
提醒来访者寻找一个网络稳定的、安全不被打扰的、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
建议来访者准备纸和笔,以备咨询中有不时之需;
如需签订电子版咨询协议,建议双方保留咨询协议的邮件或短信等书面确认信息。
对于网络咨询中的其他伦理议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于 2020 年 2 月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状况,发布了《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初稿),虽然该规范是针对心理咨询师制定的,但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可供各位生涯咨询师学习借鉴并作为行为规范,具体内容请求助网络。